我國大規模海水養殖集中在近岸淺水海域的狹小空間范圍內,帶來了產業沖突、生態損失、病害風險、質量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海水養殖從近岸向離岸(深遠海)拓展已成為我國海水養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世界上離岸海水養殖最成功的產業當屬挪威大西洋鮭(三文魚)養殖,其產量為130多萬噸,而我國十余種海水魚類養殖總產量也僅130多萬噸/年。僅據官方統計,我國2014年僅從挪威和智利就進口鮮、冷、凍大西洋鮭2.5萬噸,價值1.96億美元,可見,我國存在巨大的優質海水養殖魚產品缺口。
中國海洋大學董雙林教授
早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洋大學董雙林教授等團隊就開始謀劃利用黃海冷水團資源養殖優質鮭鱒魚類,建設黃海冷水團國家離岸海水養殖試驗區,并開始了一系列黃海冷水團鮭鱒養殖技術探索。初步估算在環境容量容許的條件下,黃海冷水團中國一側海域可以支撐千億元產值的冷水魚養殖產業。日前,筆者采訪了黃海冷水團綠色養殖科技創新項目負責人董雙林教授,了解黃海冷水團如何開展養殖以及該項目進展和發展前景。
水產前沿:您認為制約我國優質魚類養殖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有哪些?
董雙林:我國一些海水魚類陸基養殖病害頻發,加之一些不法養殖者用藥不規范,嚴重打擊了消費者對海水養殖魚類的消費信心,致使產品售價普遍偏低,這又反過來影響了海水魚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北方海域位于北溫帶,夏季海域上層水溫會高于22℃,不適合常規模式養殖優質低溫海水魚類。
目前制約我國在開放海域規?;B殖魚類的瓶頸主要是養殖種類和裝備。目前世界上海水養殖最成功的鮭鱒魚類當屬三文魚。三文魚屬冷水魚類,最適合生長在16℃-18℃的水域中。長期以來,我國因缺乏適合三文魚常年生長的低溫海域,只能望洋興嘆?,F在,我們利用黃海冷水團養殖三文魚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水產前沿:能否簡要介紹一下“黃海冷水團”?
董雙林:我國黃海存在一個巨大的冷水團,水質條件良好,具有創建優質冷水魚養殖產業的條件。黃海冷水團位于黃海中部洼地的深層和底部,只存在于夏秋季。黃海冷水團的獨特之處在于:第一,其夏季底層水溫在4.6-9.3℃,可用來養殖海水冷水魚類;第二,通常海洋的溫躍層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而黃海冷水團海域的溫躍層卻位于20-30米左右,這使得在原位利用該低溫海水開展水產養殖成為可能;第三,多年的調查表明,黃海冷水團近底層水的溶解氧不低于5mg/L,其它水質指標也符合養殖冷水魚類的水質標準;第四,黃海冷水團面積有13萬平方公里左右,約占黃海海域的三分之一,其體積約5000億方。
據初步估算,在環境容量容許的條件下,黃海冷水團中國一側海域可以支撐千億元產值的冷水魚養殖產業,產業鏈經濟效益將達數千億元。
硬頭鱒
水產前沿:該項目的總體規劃是什么?主要的意義和創新點在哪里?
董雙林:該項目采用海陸接力、企業帶農戶的養殖模式:
(1)制種和受精卵孵化在日照水庫冷水魚繁育中心進行,待魚苗馴化攝食顆粒飼料后,運至內地魚種培育基地進行養殖;
(2)魚種培育基地建在沂蒙山區的臨朐、郯城、泗水、博山等縣(后期會發展到鴨綠江流域、太行山、大別山區域),采用“企業帶農戶”模式,企業無償為農戶提供苗種,經過半年多的養殖,魚苗長成150g左右魚種后,企業再按稍高于市場價回收符合標準的魚種;
(3)收購的魚種運到座落在日照嵐山的海水馴養基地,通過逐漸增加鹽度、調節光照,將魚種逐漸馴養至海水中;
(4)待海水表層溫度下降至18度以下后,將海水馴養好的魚種運至日照以東100多海里的黃海冷水團海域進行養殖;養殖一年半后,規格即可達到4-5kg;捕撈后可作為海水養殖三文魚商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該項目的主要意義在于:
第一、構建海陸接力養殖模式,首創溫暖海域冷水魚類規?;x岸養殖模式,創建遠海養殖工船、綠色能源投餌平臺、大型智能養殖網箱、加工運輸輔助生產平臺等構成的深遠海養殖裝備體系,助力我國水產養殖業向深遠海發展,引領我國海水魚類養殖走向創新、綠色發展之路;
第二、通過企業帶農戶機制,建立沿海企業與與內陸苗種供應農戶的聯系,既開發了內陸貧困山區的冷水資源,又實現了精準扶貧;
第三、貫通上下游產業,創建養殖裝備、綠色能源設備、育種、飼料加工、疫苗生產、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物聯網等產業鏈集群,催生數千億效益的遠海冷水魚產業和海洋經濟新增長點。
海陸接力、企業加農戶養殖模式
水產前沿:圍繞黃海冷水團魚類養殖模式研發項目,您的團隊目前取得了哪些階段性進展?
水產前沿:開發冷水團資源進行養殖的難點在哪里?
養殖工船
水產前沿:目前還需要對接哪方面的資源?
水產前沿:所養殖的三文魚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將具備哪些優勢?